背景
2024年1月22日消息,日本最具声望的文学奖芥川奖得主近日坦言,其获奖小说《东京同情塔(Tokyo-to Dojo-to)》约5%的内容由AI聊天机器人ChatGPT创作。
作家与AI的合作
33岁的日本作家Rie Kudan女士在获奖感言中公开表示,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她的写作过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坦陈自己主动使用ChatGPT创作小说,其中约5%的内容直接引用了AI生成的句子。不仅仅在小说创作中,Rie Kudan还透露,她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与ChatGPT互动,向其倾诉一些无法与他人分享的内心想法。有时,ChatGPT的回应甚至成为她小说中对话的灵感来源。

据了解,小说的故事聚焦于一位女建筑师,背景设定在一个人工智能成为日常生活核心和不可或缺部分的未来世界。
评价和争议
Rie Kudan表示,她希望未来能与AI保持“良好关系”,并在共存中“释放创造力”。然而,这种创作方式引发了褒贬不一的评价。一些质疑者认为,使用AI写作在道德上令人质疑,不配获得芥川奖;另一些人则称赞她的机智和探索精神,认为她巧妙地利用ChatGPT并非偷懒,而是为了“释放创造力”。
除了道德争议,AI写作还存在潜在的法律问题。去年,几位作家联合发起集体诉讼,控告ChatGPT开发商OpenAI侵犯版权。他们指控OpenAI未经许可擅自使用其作品训练ChatGPT的大型语言模型。
芥川奖与文学传统
芥川奖正式名称为芥川龙之介奖,乃是纪念日本文学家芥川龙之介的文学奖项。这一事件引发了对于文学创作传统与技术进步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随着技术的发展,作家们在创作中融入人工智能是否能够被社会所接受,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这一事件或许将成为文学界未来发展与创新的一个重要节点,也将激发更多对于文学、技术与创造力交汇的讨论。
暂无评论...